1999年到2000年,延水关镇刘泉河村的3200亩坡耕地全部退耕种上了枣树。全村137户580口人 陕北大红枣供应商,人均枣园近8亩。“我有26亩枣园,在村上算是中等户,多的一户能有四五十亩。现在枣树全都挂果了,亩产四五百斤 陕北大红枣,也就是说,平均一户一年能产两三万斤枣。你知道这么多枣是怎么弄回来的?”顺着村支书刘军录指的方向看过去,漫山遍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,“都是合作化时期修的土路。打枣时不下雨还好说 陕北大红枣加工商,可以用架子车、三轮车拉;遇到雨天,架子车进不了地,只能用挑担挑。离家几里地,能挑回来多少?眼睁睁看着成熟的枣子烂在地里没办法。”“路是较大的问题。”镇党委书记张宏伟说 陕北大红枣零售商,由于3万多亩枣园是在退耕地上种植的,没有配套修路。像这样亟需修建的生产路,全镇有800多公里。此外,红枣成熟的时间往往也是陕北连阴雨时间,将熟的红枣遇雨即烂。从2002年到2008年,连续多年秋霖,对陕北红枣产业造成重创,特别是2007年深秋,连续十多天的连阴雨,造成陕北红枣主产区不少地方红枣绝收。“如果路好,能及时运回来,再有烘干设备,能及时烘干,即使遇到连阴雨天气,也不会损失这么大。”省上一位官员说,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地处偏僻,交通不便,多数县又缺少地下资源,县级财政捉襟见肘,对产业的投入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而在对红枣的专项投入上,以前省级财政也基本没有。因此,要想做大做强红枣产业,还需要像对待苹果产业那样,大大加强各级财政的扶持力度。
在《尔雅·释木释草》中,曾记录有U个品种。元代柳贯的《打枣谱》记载了枣树品种达72种之多。清代的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,已记载有87种枣树品种。与此同时,在《齐民要术》、《便民图纂》、《王祯农书》、《群芳谱》等古农书中,都记载了枣树选种、栽种、嫁接、促进座果等方面的技术。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、清初的《花镜》和《陕西通志》都对枣有过详尽的论述。可见,我们的祖先对枣树生产已十分重视。而今,枣树品种已达300—400种以上。枣子枣孙,济济一堂,洋洋大观。在众多的枣树品种中,较*的有:肉多味甘果大的山西稷山板枣;山东乐陵的金丝小枣,其果肉拉开,银丝不断;陕北大红枣;陕西彬县晋枣;北京密云小枣;河南灵宝大枣;浙江兰溪蜜枣;浙江义乌大枣;安徽歙县的琥珀枣;河南新郑灰枣、广洋大枣以及甘肃的敦煌枣等等。